植物簡介
桂圓樹是常綠喬木,樹體高大。多為偶數羽狀復葉,小葉對生或互生;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;果球形,種子黑色,有光澤。花期3~4月,果期7~8月。喜溫忌凍,年均溫20~22℃較適宜,對低溫敏感;通常年均溫<17.5~18℃,最冷月均溫<10℃,絕對低溫<-5℃,桂圓難作經濟栽培。較耐旱,最適年降水總量為1000~1600mm;對土壤適應性強。
野生桂圓是海南西南部低山丘陵臺地半常綠季雨林常見的樹種。分布區年平均溫24--26℃,年降水量900--1700毫米。喜干熱生境,在全年生長發育過程中,冬春(11--4月)要求18--25℃的氣溫和適當的干旱,夏秋間(5--11月)生長期需要26--29℃的高溫和充沛的雨量。為喜光樹種,幼苗不耐過度蔭蔽,壯齡樹更需充分陽光。天然更新良好,屬深根性樹種,能在干旱、瘦瘠土壤上扎根生長。萌芽力強,采伐跡地或火燒跡地的樹樁,能迅速萌芽更新。自然生長較慢,83年生樹的高僅20.2米,胸徑27厘米。3--4月開花,7--8月果熟。
桂圓原產于我國南部及西南部,現我國桂圓主要分布于廣西、廣東、福建和臺灣等省(區) ,此外, 海南、四川、云南和貴州省也有小規模栽培。世界上栽培桂圓的國家和地區還有泰國、越南、老撾、緬甸、斯里蘭卡、印度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、馬達加斯加、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、美國的夏威夷州和佛羅里達州等。
據藥理研究證實,桂圓含葡萄糖、蔗糖和維生素A、B等多種營養素,其中含有較多的是蛋白、脂肪和多種礦物質。這些營養素對人體都是十分必需的。特別對于勞心之人,耗傷心脾氣血,更為有效。
桂圓可治療病后體弱或腦力衰退。婦女在產后調補也很適宜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"食品以荔枝為貴,而資益則龍眼為良"。對桂圓倍加推崇。
桂圓營養豐富,是珍貴的滋養強化劑。果實除鮮食外,還可制成罐頭、酒、膏、醬等,亦可加工成桂園干肉等。此外龍眼的葉、花、根、核均可入藥。龍眼樹木質堅硬,紋理細致優美,是制作高級家具的原料,又可以雕刻成各種精巧工藝品。桂圓含有多種營養物質,有補血安神,健腦益智,補養心脾的功效;研究發現,桂圓對子宮癌細胞的抑制率超過90%,婦女更年期是婦科腫瘤好發的階段,適當吃些桂圓有利健康;桂圓有補益作用,對病后需要調養及體質虛弱的人有輔助療效。
一年中最適宜種桂圓時期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或者10月上旬。苗木以選擇營養杯苗或者帶土團的苗木為好,要求是品種純正、粗壯、直立的嫁接苗。種植的行距為5-6米,株距4-5米。龍眼種植前要挖好種植坑,種植坑的規格為長1米、寬1米、深1米為好,挖坑時將表土和底土分開堆放,定植前1—2個月將土放回種植坑中,先放進雜草、綠肥,并撒上石灰與表土拌勻,再放入農家肥與松細土拌勻回至高出地面30cm高。栽苗時在種植坑中心挖一個小坑,把苗放入坑中,種下回土后淋透定根水,并用稻草覆蓋整個樹盤。種后如果遇到干旱天氣每隔2-3天要淋水1次,保持樹盤濕潤。下雨后要檢查及時排去積水。
大成園林 http://www.demcoalition.org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