蔦蘿是什么植物?
蔦蘿松(學名:Quamoclit pennata (Desr.) Boj. )旋花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。單葉互生,羽狀深裂,裂片線形,細長如絲。聚傘花序腋生,著花數朵,花從葉腋下生出,花梗長約寸余,上著數朵五角星狀小花,鮮紅色,花期7—10月。蔦蘿花清晨開花,太陽落山后,花瓣便向里卷起,成苞狀。蒴果卵圓形,果熟期不一致,種子黑色,有棕色細毛。
原產熱帶美洲,廣布于全球溫帶及熱帶。[1] 蔦蘿松極富攀援性,花葉俱美,是理想的綠籬植物。也可盆栽陳設于室內,盆栽時可用金屬絲扎成各種屏風式、塔式。
一年生柔弱纏繞草本,無毛。葉卵形或長圓形,長2-10厘米,寬1-6
厘米,羽狀深裂至中脈,具10-18對線形至絲狀的平展的細裂片,裂片先端銳尖;葉柄長8-40毫米,基部常具假托葉。
花序腋生,由少數花組成聚傘花序;總花梗大多超過葉,長1.5-10厘米,花直立,花柄較花萼長,長9-20毫米,在果時增厚成棒狀;萼片綠色,稍不等長,橢圓形至長圓狀匙形,外面1個稍短,長約5毫米,先端鈍而具小凸尖;花冠高腳碟狀,長約2.5厘米以上,深紅色,無毛,管柔弱,上部稍膨大,冠檐開展,直徑約1.7-2厘米,5淺裂;雄蕊及花柱伸出;花絲基部具毛;子房無毛。
蒴果卵形,長7-8毫米,4室,4瓣裂,隔膜宿存,透明。種子4,卵狀長圓形,長5-6毫米,黑褐色。[1]
分布范圍
中國廣泛栽培(陜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,云南)。原產熱帶美洲,廣布于全球溫帶及熱帶。[1]
生長習性
蔦蘿喜光,喜溫暖濕潤環境,生長于海拔0至2500米的地區,不耐寒,能自播(一般由人工引種栽培),要求土壤肥沃。抗逆力強,管理簡便。蒴果含有種子4粒,成熟后,自落于地,翌年自生。[3-4]
繁殖方法
蔦蘿果實成熟期不一致,成熟后容易脫落,要隨熟隨采。每個果實含種子3-4粒,如果紅色花和白色花植株都有,應分別采種。
蔦蘿種子翌年4月播種,一周后可發芽。終霜后定植露地的育苗天數為45天左右,不可太長,否則秧苗長出的藤蔓會纏繞在一起。[3]
栽培技術
選盆
選一適當大小的花盆,盆的底孔用兩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蓋住,既要保證盆土不被水沖出去,又要能讓多余的水能及時流出。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層陶粒或是打碎的紅磚頭,作為濾水層,厚約2-3厘米。[4]
上盆
蔦蘿松小苗裝盆或養了幾年的大株轉盆時,先在盆底放入2-3厘米厚的粗粒基質作為濾水層,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,厚度約為1-2厘米,再蓋上一薄層基質,厚約1-2厘米,然后放入植株,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,避免燒根。[4]
肥水
蔦蘿松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,并放在遮蔭環境養護一周。小苗移栽時,先挖好種植穴,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(基肥),厚度約為4-6厘米,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,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,避免燒根。放入苗木后,回填土壤,把根系覆蓋住,并用腳把土壤踩實,澆一次透水。[4]
修剪
蔦蘿松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,要把瘦弱、病蟲、枯死、過密等枝條剪掉。也可結合扦插對枝條進行整理。[4]
脫盆
把要換盆的花放在地上,先用巴掌輕拍盆的四周,使根系受到震動而與盆壁分離,把花盆倒過來放在左手上,左手的食指與中指輕輕夾住植株,手腕與指尖頂住盆沿,右手拍打盆底,再用母指從底孔把根土向下頂,讓植物脫出來。脫出來后,用雙掌輕輕拍打盆土,讓多余的土壤脫落。[4]
換盆
蔦蘿松養護得法會生長很快,當生長到一定的大小時,就要考慮給它換個大一點的盆,以讓它繼續旺盛生長。換盆用的培養土及組分比例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,菜園土:爐渣=3:1,或者園土:中粗河沙:鋸末(茹渣)=4:1:2,或者水稻土、塘泥、腐葉土中的一種。[4]
病蟲防治
蔦蘿松葉斑病、白粉病可用50%托布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酒,蚜蟲、金龜子用10%除蟲精乳油2500倍液噴殺。[3]
主要價值
藥用
蔦蘿松可入藥,具有清熱消腫功效,能治耳疔、痔瘺等。[5]
觀賞
蔦蘿松的細長光滑的蔓生莖,長可達4-5米,柔軟,極富攀援性,花葉俱美,是理想的綠籬植物。也可盆栽陳設于室內,盆栽時可用金屬絲扎成各種屏風式、塔式。[5]
蔦蘿原產墨西哥又名密蘿松俗稱五角星花、獅子草。一年生柔弱纏繞草本,無毛。葉卵形或長圓形,長2~10厘米,寬1~6厘米,單葉互生,葉的裂片細長如絲,羽狀深裂至中脈。你了解它嗎?想知道蔦蘿的種植方法嗎?
由于蔦蘿原產熱帶地區,喜溫暖,忌寒冷,怕霜凍,溫度低時生長非常緩慢,要求陽光充足的環境,多數種類對日照時數要求不嚴,但魚花蔦蘿需要在短于12小時日照時才開花。
對土壤要求不嚴,但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上生長好。羽葉蔦蘿的種子千粒重139左右,種子可以使用3~4年。果實成熟期不一致,成熟后容易脫落,要隨熟隨采。
使用普通的育苗用營養土播種和培育成苗就能生長良好。用育苗盤播種。,播種后覆蓋細土1.5厘米左右,不可太薄,否則容易帶種皮出土。播干種子4天出苗。蔦蘿出苗容易,但往往不整齊,應精細選種以便幼苗整齊,蔦蘿幼苗非常怕旱,當干旱稍重時就會枯死,即使澆水也很難恢復,育苗時應特別注意這一點。
因其是直根系植物,最好用直徑8cm的塑料育苗缽成苗,并且只移苗1次,每個容器里種1株苗。苗期始終要充分見光,如果幼苗較大,藤蔓纏繞在一起了,應及早將其分開,必要時將育苗缽移開一定距離。
蔦蘿終霜后定植,在夜溫還比較低的地區,一般說來不提倡早定植。蔦蘿自播能力強,如果不在乎開花的早晚,栽培第2年也可用自播苗,但由于沒有對種子選擇和出苗晚,綠化效果差些。蔦蘿生長量大,應施足底肥,撒勻,深翻。
刨穴定植,除去塑料育苗缽,將苗栽在穴里,每穴1株,用細土蓋上苗坨,然后澆水,覆土封穴。育苗栽培或土壤肥沃的株距要適當大些;自播苗出苗晚,生長延后,株距要適當小些。及時澆水可促使莖葉生長,但注意不要瘋長以免延遲開花。
前期人工輔助引蔓到棚架、籬笆、樹上或其它支架上。中后期植株自己具有很強的攀援能力,除了作造型外不用管它,任其攀援纏繞。盆栽的應經常澆水施肥。
養殖環境 蔦蘿,原產墨西哥,系熱帶陽性草本花卉,喜暖喜光,盆栽宜置于向陽庭院、屋頂花園或西、南向陽臺,通風良好,日照充足處,才能葉茂花繁,過陰則花少,甚至無花。蔦蘿系攀援性花卉,可用細竹在盆中扎制各種式樣的支架或是用繩牽引,使其蔓生莖纏繞向上生長,在茂密的葉叢中從6月到10月每天都有數朵乃至數十朵花開放。 盆栽土壤 盆栽蔦蘿,以20厘米左右的中盆為好。它雖不擇土,但在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中生長最佳,可用腐葉與菜園土等量混合作培養土,并加些氮磷鉀復合肥作底肥。